8月29日,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兩個修法草案,禁止國家公園設再生能源設備,其中通殺性禁光電板引發爭議;此外,民眾黨團亦提案要求國家公園、濕地等設光電要經過環評。《環境資訊中心》詢問國家公園署對提案的立場,一星期後收到簡短回覆,回應七個問題。
問︰國家公園使用再生能源設備如光電,是否必要?
答︰國家公園山屋多數地處偏遠且供電困難,於既有設施上適度使用小型再生能源設備,可在降低環境衝擊下提升服務品質,比如照明、通訊等。
問︰高海拔生態敏感區,除了太陽光電,當初還評估過哪些能源選項?其他選項為什麼可行或不可行?
答︰山屋的供電僅支援山屋、山友的基本運作,並非對外發電;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在山屋屋頂,為供電的較佳選擇。
問︰近年登山活動盛行,目前急難救助設施或通訊設備,其供電來源分別有哪些?
答︰台灣因地質破碎造成地形艱困,加上運補有限制,又須兼顧環境保育等因素,電力供應時常受限。因此推廣「負責任登山」的概念,請民眾自行攜帶行動電源(Power Bank),作為個人裝置用電必備裝備。惟以經營管理角度出發,遭遇急難救助需求時,必須仰賴充足的電力,才能掌握時效性(通訊不中斷)與可靠性(醫療器材用電)。
問︰根據提案,使用直接燃燒廢棄物之發電設備及非小水力發電之水力發電設備則不會被禁止。這兩種發電方式在國家公園可行嗎?
答︰減少使用對自然生態系統和景觀造成衝擊之發電設備,可維護國家公園的環境。
問︰預測國家公園未來供電的困境與解決措施、是否有新的供電方式正測試或研發中?
答︰因應氣候變遷,隨著科技的發展,倘有適合的供電方式,且可維護國家公園環境,未來可考量納入使用。
問︰若國家公園設光電板須過環評,國家公園署是否同意?未來有什麼設光電板的計畫、以及預視或將遇到什麼困難?
答︰合宜利用遊客中心或相關廳舍屋頂、停車場等現有設施設置再生能源設備,提供自用的乾淨能源,有助減碳,主要目的並非設置太陽能光電板,亦非大規模發展再生能源發電。
問︰委員提案前有否向國家公園查詢提案內容的可行性?有否向署方提出過為何想修法?
答︰立委係依其權責提案修《國家公園法》第13條,新增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設置《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3條第1項第11款所定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