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古道夜觀探索 在手電筒燈光下照亮環境守護的心意's OG Image

天母古道夜觀探索 在手電筒燈光下照亮環境守護的心意

更新時間:2025/09/05 06:48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8月9日傍晚,太陽剛西沉,一場夜間生態環教健行在天母古道正要展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簡稱自然環資)此次攜手伊頓飛瑞慕品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台北城市狩獵TPHA Ecotourism講師鍾咏慶與蕭世祥帶領企業員工及家屬,以「森山大海,伊起守護」年度計畫為主軸,串聯森林繪畫想像與夜間實地健行,在互動與體驗中認識淺山生態,進而理解積極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活動一開始,講師引導大家動筆畫出心中的「森林的樣子」。起初學員略顯害羞,但對森林的嚮往很快在畫紙上躍然開來——有人畫上黑貓、茂密的樹根與樹洞,也有在天空翱翔的老鷹與蜻蜓,地下更藏著蟻窩與四條蛇!而孩子們喜愛的寶可夢、派大星也現身其中,綠意與生命交織的畫面繽紛童趣。經過講師分享在地生態與動物知識,讓大家都更期待接下來的夜觀呢!

8月9日傍晚,太陽剛西沉,一場夜間生態環教健行在天母古道正要展開。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簡稱自然環資)此次攜手伊頓飛瑞慕品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台北城市狩獵TPHA Ecotourism講師鍾咏慶與蕭世祥帶領企業員工及家屬,以「森山大海,伊起守護」年度計畫為主軸,串聯森林繪畫想像與夜間實地健行,在互動與體驗中認識淺山生態,進而理解積極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趕在夜幕落下前眾人合影。攝影:張宸瑀

活動一開始,講師引導大家動筆畫出心中的「森林的樣子」。起初學員略顯害羞,但對森林的嚮往很快在畫紙上躍然開來——有人畫上黑貓、茂密的樹根與樹洞,也有在天空翱翔的老鷹與蜻蜓,地下更藏著蟻窩與四條蛇!而孩子們喜愛的寶可夢、派大星也現身其中,綠意與生命交織的畫面繽紛童趣。經過講師分享在地生態與動物知識,讓大家都更期待接下來的夜觀呢!


學員介紹大家一起畫下的熱鬧森林。攝影:黃育文

夜觀過程中,儘管學員懷抱著興奮心情,但仍記得講師叮嚀——手電筒只照亮腳下的路,輕聲不驚擾,專注以五感探索森林。天氣陰涼舒爽,古道旁的水道沁涼清澈,棲息著原生種米蝦等待我們凝神尋找;沿途生態相當豐富,學員陸續發現肥碩的千足蟲、異藍體色的宮崎式澤蟹,以及拉都希氏赤蛙、班腿樹蛙、福建大頭蛙等多種蛙類,更親自以指尖與背部觸感乾燥凹凸的盤古蟾蜍與黑眶蟾蜍互動。


打開五感,夜間生態之美令人屏息。攝影:黃育文

活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與大赤鼯鼠的相遇。在踩著幽暗步道深入森林的路上,眾人一直能聽到牠遙遠的叫聲,豎耳傾聽卻遍尋不著蹤影;但就在折返前夕,學員抬頭看向前方挺拔的枯木時,發現一隻赤褐色的渾圓身影,靈巧的在枝條間走動——是大赤鼯鼠!

大赤鼯鼠是台灣特有亞種,雖俗稱「飛鼠」但其實不能真正飛行,而是依靠腕部軟骨特化,以幫助在前後腳之間的皮膜撐開來滑翔,單次滑翔最遠可跨越數十至上百公尺,身姿優雅而安靜,多在樹上活動,主要以樹葉、果實為食,是森林裡的隱身高手。學員們集體仰首屏息,一睹牠展臂滑翔的英姿。


仔細看!台灣體型最大的飛鼠——大赤鼯鼠正準備滑翔。攝影:黃育文

在回程時也巧遇夜觀常客「紅斑蛇」。講師留意動物狀況並降低緊迫,確保人蛇保持安全距離,更透過事先準備的圖片簡報邀請學員辨識頭型,破除「圓頭無毒、三角頭有毒」的迷思,再三強調最重要的安全守則:「只要你不認識牠,就不要靠近牠」。這堂臨場的自然課,不僅消除錯誤認知,更讓人對森林居民懷有敬畏之心。


全體學員一致抬頭,專注觀察與聆聽。攝影:張宸瑀

活動尾聲,講師分享環境被破壞、棲地破碎化的現況,邀請兩組學員交換並撕開彼此的森林圖畫,全場響起不捨的驚呼;當講師提供紙膠帶時,大小朋友立刻團團圍上前,專注地「搶救」森林。

有學員回饋:撕掉並修補森林圖畫的過程非常有感觸,可以讓大小朋友都知道,破壞掉的生態,就算黏了膠帶,還是會留下裂縫。也有學員因為看到不少外來種生物,心疼本土生物的處境,表達心願:「希望可以多多宣導,讓台灣的生物不要越來越稀少。」

親子來同樂的曾先生則分享,帶小朋友認識自然,培養他們對環境保護意識與對野生動植物的不干預,是透過小活動也能專注學習的重要方式;另一名學員更驚嘆「原來夜間生態系這麼豐富!」這些心聲與回饋,充分呈現活動在教育與啟發層面的成果。


我們要搶救森林!正專注用紙膠帶復原森林圖畫的一群大小朋友。攝影:黃育文

藉由這場夜觀活動,伊頓員工不只是行走於森林小徑,而是在互動、觀察與感受中,重新認識身邊的生物多樣性。從畫紙到林道、從驚呼到靜觀,帶走的不僅是一次夜晚的回憶,更是一份將守護自然延續下去的信念——森山大海一齊守護。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