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歸零後,社會關注火力發電占比提高是否會影響空污與碳排放。環境部長彭啟明今(22)日在行政院會上說明,空污的來源很多,例如PM2.5的移動污染源已經高於電廠等固定污染源,需要社會各領域一起努力才可以降低,「用肺發電」這個詞應該少說。

空污不能怪電廠 環境部:空污來源很多
上週核三廠停機除役,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台中市政府、高雄市國民黨議員指出,近日包含台中電廠、興達電廠等機組都在核電停機之後「偷偷發電」,甚至在夜間加開發電,質疑是非核之後「火力全開」。
行政院會今日報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台電董事長曾文生等人出席會後記者會,彭啟明直言,空污來源很多,希望「用肺發電這個詞可以少用。」以PM2.5來看,去(2024)年PM2.5年平均已經降到每立方公尺12.8微克,跟2013年平均24微克比起來已好很多。
彭啟明說明,目前台灣的空污減量已經到達「深水區」,各污染源中,移動污染源如汽機車等,已超過電廠等固定污染源,除了台電,還要全民一起努力。他也補充,淨零過程之中也包含各領域轉型,例如運具電動化,預期2030的PM2.5可以降到每立方公尺10微克、2035年達成每立方公尺8微克。

台電澄清:絕無偷偷發電 遵循環評承諾
對於火力發電爭議,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解釋,這幾年白天尖峰可以靠太陽光電,所以減少白天的火力發電,只有夜晚尖峰時段才會開,質疑火力夜間加開說法是「顛倒因果」,且台電所有機組的發電都在台電網站上公開呈現,絕無偷開。
曾文生指出,這兩天因為和平機組、林口機組故障檢修之中,所以才啟動興達電廠備用機組,都在規範之下啟用並非常態。興達三號機預計今(2025)年底除役,四號機則是明(2026)年底除役,根據當時環評承諾,要在備轉容量率8%以下才能啟動。彭啟明也替台電背書,強調興達電廠並沒有違反環評承諾。
曾文生重申,台電公司的工作是供電,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但依然做了污染源減量工作,是過去8~9年內固定污染源減量減最多的企業,社會應同時檢驗各種污染源的減量才相對公平。

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上路 2030年減量28±2%
《氣候法》規定,主管機關應提出五年一期的減量目標,第三期時程為2026~2030年,環境部在去年底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蒐集意見後報請行政院核定,行政院今年5月6日核定完成,今日在院會進行陳報。
彭啟明說明,核定版本目標2030年要比2005年少「28±2%」溫室氣體排放。環境部亦提出2030年的電力排放係數階段目標為0.319公斤CO2e/度,比現況下降約35%。電力排放係數指電力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發電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中也包括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六大部門。預計到2030年,政府將投入超過新台幣1兆元,帶動民間投資5兆元,創造綠色經濟。
被問到發電占比改變是否會影響能源部門減碳進展,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都是經過各部會評估「可行的」,也有討論過未來的情境,接下來會請各部會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依《氣候法》規定,三期目標核定後,將由六大部門主政部會於6個月內提出部門減量行動方案,各地方政府要在8個月內訂修減量執行方案,公開蒐集意見後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