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霧緩緩升起,新加坡萬態保育集團(Mandai Wildlife Group)實驗室副主任塞卡(Shangari Sekar)小心翼翼從冷凍儲存槽拿出數支玻璃試管。每支試管都極其珍貴,封存著全世界最常遭到走私的哺乳類動物——穿山甲的基因密碼。
身披鱗甲的穿山甲屬於食蟻性動物,近年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科學家於是啟動「穿山甲生物資料庫」(pangolin biobank)計畫,盼為其未來保留一線生機。萬態自然組織(Mandai Nature)執行長魯茲(Dr. Sonja Luz)表示,之所以採取這項措施,是為了替物種存續提供一道保險,並直言:「我們很擔心再不採取行動,就為時已晚。」
目前全球共有八種穿山甲,亞洲與非洲各有四種,每一種皆因棲地破壞與非法盜獵,被受脅物種紅皮書(The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列為受脅物種。其中,棲息於新加坡的「馬來穿山甲」(Sunda Pangolin)(Manis javanica),目前被列為極危,分布地區還包括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與越南。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新加坡分會保育與科學主任薩琪達南丹(Uma Sachidhanandam)指出:「過去15年來,馬來穿山甲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遭大量獵捕,數量銳減超過五成。」
根據《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野生穿山甲的國際貿易已遭禁止,新加坡也於2022年強化當地瀕危野生物種保護法,對走私者可處以每件標本10萬新幣(約250萬台幣)罰款與6年有期徒刑。
對棲息於新加坡都市環境的馬來穿山甲而言,車流才是最大威脅。然而,新加坡作為國際轉運樞紐,其政府也深知盜獵問題的嚴重性。2019年4月,新加坡當局就曾在短短6天內,攔截一批從奈及利亞運往越南的貨物,查獲近26公噸、價值7700萬美元(約25億台幣)的穿山甲鱗片。
萬態保育集團早在10年前,就開始投入生物資料庫計畫。當時團隊為了協助保育受脅的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同是新加坡動物園所在地的萬態保育園區(Mandai Wildlife Reserve)野生動物醫院設立了實驗室與冷凍儲存庫,以進行體外受精與內分泌的實驗。
萬態保育園區曾圈養6隻穿山甲,每年也有30多隻野生穿山甲因受傷送往該處治療,再於康復後野放。這也讓醫療團隊從2016年起開始採集穿山甲樣本,為保護穿山甲提供了契機。
野生穿山甲送醫後,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完整健康檢查,包括抽血和超音波掃描。之後,醫療團隊會從雄性穿山甲身上採集精子,但並不會對雌性穿山甲進行取卵。訓練有素的野生動物獸醫魯茲指出:「在麻醉下採集精子對動物是無害的,但取卵必需進行非常具有侵入性的內視鏡手術。我們想確保任何行為都不危害動物福祉。」
團隊曾嘗試從死亡的穿山甲身上取卵,但並未成功,且現在的設備也不足以冷凍保存卵子。至於採集精子的方式,則以人工取出或電刺激射精(electroejaculation)為主,透過插入穿山甲直腸的小型裝置,對其前列腺釋放電流以刺激射精。此技術常應用於家畜,也曾用來協助脊髓損傷,或有其他健康問題的男性儲存精子。
由於精液對溫度極為敏感,取出後幾分鐘內就得完成冷凍入庫程序,所幸團隊實驗室與冷凍設施位於同一棟建築,大大縮短運送時間。不過,獸醫楊楚琳(Charlene Yeong)也表示,精液在冷凍前,還得先檢查樣本完整度與精子活性。
此外,團隊還首創以氣管插管方式為麻醉下的穿山甲供氧。由於穿山甲呼吸道位於口腔深處,團隊最初以氧氣罩包覆其錐狀頭部,但後來改以氣管插管方式供氧,更能精準控制氧氣流量。「透過面罩輸送氣體較難控制,而插管就能更有效地調節氧氣流量。」楊楚琳說。
團隊還開創另一項世界首例,從車禍死亡的穿山甲提取皮膚細胞,培養纖維母細胞。這些纖維母細胞可再轉化為幹細胞,未來有望結合卵子發展為胚胎。
來自牛津大學的學者查倫德(Dan Challender)已投入穿山甲研究與保育逾15年,他認為在生物資料庫中的冷凍穿山甲精子,在未來或許能應用於保育,但他仍希望能夠找出並解決威脅穿山甲存續的關鍵,直接保護野外族群。
目前萬態保育集團已成功自然繁殖3隻穿山甲寶寶,但尚未進行過人工授精,精子僅供研究使用,並在未來有需要時,用於輔助生殖技術。
魯茲表示,自然繁殖仍是最佳選擇。「但若等到族群數量無法自行繁衍,再來研發技術就太遲了」。北方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即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只剩兩隻雌性,幾乎等同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ly extinct)。
穿山甲生物資料庫目前已儲存來自38隻穿山甲的樣本,但魯茲表示:「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針對哺乳動物的保育建議,必須累積至少100個遺傳來源,才能建立穩固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全球各地也陸續展開類似研究。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Putra Malaysia University)於2020年成功從15隻馬來穿山甲採集精子,中國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則在2024年7月,成功從瀕危的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採集精液並加以分析。魯茲期盼未來有更多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打造更全面的族群保護網。」
※ 本文經授權全文翻譯自《Mongabay》報導,原文標題〈Singapore biobank offers backup plan for pangolins〉,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