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於9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將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重新命名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白宮官員表示,這項更名旨在凸顯軍事強硬形象,並反映當今現役軍人的使命,但也引發法律效力、經費與文化層面的爭議。
根據白宮文件,行政命令將授權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國防部及其下屬官員,在官方信函與公共通訊中使用「戰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戰爭部」和「戰爭部副部長」(Deputy Secretary of War)等次要稱號。在國會正式立法前,五角大廈將以副稱形式暫時使用新名稱。
《路透社》、《美聯社》、《CNN》、《華盛頓郵報》、《Politico》與《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此舉將為川普政府最大機關烙上鮮明印記,預估將耗資數億美元。從華府五角大廈的招牌、信箋,到遍布全球的軍事設施標誌,都需進行更新,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干擾」。
美國國防部在1949年之前確實以「戰爭部」為名。1789年建制後,該部門一直使用此稱號,直至1947年杜魯門總統推動《國家安全法》改革,將陸軍、海軍、空軍納入新體系,並於兩年後經國會立法更名為國防部。歷史學者指出,二戰後選用「國防」一詞,是為了反映在核子時代「預防戰爭」的戰略思維。
川普近月多次公開預告更名。他在白宮對媒體表示:「我們稱它為國防部,但我覺得我們會改名。在戰爭部的時代,我們贏得了一切,包括世界大戰。」他並於橢圓形辦公室強調:「防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我感覺我們將要改變它。」
赫格塞斯則表態支持,強調「文字與職稱很重要」,並在公開演講及社群媒體上張貼「DEPARTMENT OF WAR」。他認為更名「不只是文字問題,而是關乎戰士精神」,甚至指出「喬治·華盛頓創立的是戰爭部」。
由於部會更名涉及國會立法,川普能否僅憑行政命令推動,仍存在法律疑慮。批評人士強調,1949年「國防部」名稱的確立,本就是經由國會立法程序,因此繞過國會恐缺乏正當性。不過川普曾直言:「我們就直接做。我相信國會若需要也會跟進。」共和黨目前在國會占些微多數,且多數黨領袖對川普倡議鮮少表現反對。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自年初上任後,推動一連串軍中文化與政策改革。他主張消除所謂「覺醒文化」,要求撤銷多元化計畫,下令審查軍校與官方網站內容,導致數百本書籍遭移除,包括關於大屠殺的歷史著作及非裔作家Angelou的回憶錄;婦女與少數族裔的貢獻頁面也被下架。此外,川普政府也透過他全面移除跨性別軍人,引發「去人性化」與「殘酷」的批評。
在國安體系方面,川普縮減國家安全會議(NSC)規模,並裁撤多個國防部附屬機構,強調「精簡政府」。川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亦積極要求五角大廈削減開支以節省經費。
支持者認為,恢復「戰爭部」能展現美國的強硬姿態,並對外傳達「美國已準備好為保障自身利益而戰」的訊號;批評者則憂心龐大經費浪費與軍中文化的倒退,認為這僅是象徵性舉措,卻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混亂。
目前,川普能否以行政命令推動更名,仍待國會與司法檢驗。
DEPARTMENT OF WAR https://t.co/uyAZGiklRi
— Pete Hegseth (@PeteHegseth) September 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