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來美專欄/小城故事、原鄉人 經典傳唱至今's OG Image

何來美專欄/小城故事、原鄉人 經典傳唱至今

更新時間:2025/09/05 02:44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
0:00/0:00

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裡已包括……」,1979年由張永祥編劇、李行導演的電影「小城故事」,由鄧麗君主唱,輕快悅耳的歌聲迅傳唱全台大街小巷。

隔年(1980)兩人再合作編導電影「原鄉人」,仍由鄧麗君主唱。「我張開一雙翅膀,背駄著一個希望,飛過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嚮往的地方。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從泥土裡攝取營養……」,清麗的歌聲,配合影片鍾理和、鍾平妹夫婦乘馬車奔馳滿州(東北)大地的氛圍,更讓人盪氣迴腸。

金馬導演李行1980年執導的電影《原鄉人》劇照海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金馬導演李行1980年執導的電影《原鄉人》劇照海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小城故事》劇照(左起林鳳嬌、鍾鎮濤)。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小城故事》劇照(左起林鳳嬌、鍾鎮濤)。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小城故事」劇情是,受刑人陳文雄(鍾鎮濤)因不滿姊姊遭家暴打傷姊夫,坐牢3年,在警總職訓總隊跟老雕刻師賴金水(葛香亭)學藝,出獄後到三義投靠賴金水從事雕刻,並與賴金水瘖啞女兒賴阿秀(林鳳嬌)譜出愛情故事。

「原鄉人」則敘述美濃客籍作家鍾理和(秦漢),愛上家中農場女工鍾台(平)妹(林鳳嬌),因同姓結婚,不容於鄉里,私奔到奉天(瀋陽)、北平(京)謀生,光復後返台鍾理和卻病痛纏身,鍾平妹一肩扛起家計,照顧病夫、孩子,仍支持丈夫寫作,過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故事淒美動人。

三義百吉行樓下留下「小城故事不是一天拍起來的……三義雕刻元祖……貨真價實……木刻元祖百吉行」的牌子。何來美攝
三義百吉行樓下留下「小城故事不是一天拍起來的……三義雕刻元祖……貨真價實……木刻元祖百吉行」的牌子。何來美攝
三義百吉行老板劉恴春(右一)是故總統蔣經國(左一)的民間友人,劉恴春協助警總辦職訓班,也促成電影「小城故事」的拍攝。何來美攝
三義百吉行老板劉恴春(右一)是故總統蔣經國(左一)的民間友人,劉恴春協助警總辦職訓班,也促成電影「小城故事」的拍攝。何來美攝

這兩部在三義、美濃客家庄拍攝的電影,都充滿濃郁客家風情,亦有它的時代背景。1960、70年代三義木雕最盛,生意興隆,劉恴春、賴盡妹夫婦經營的百吉行是三義最大間雕刻藝品店,蔣經國、謝東閔、林洋港、李登輝等人下鄉常造訪,劉恴春並成為蔣經國的民間友人,蔣經國參觀該店雕刻工廠後,覺得能學一技之長,可跟政府合辦職訓班。

警備總部司令知悉,馬上拜訪劉恴春,警總職訓總隊能否與他合辦雕刻訓練班,讓矯正中的受刑人習得一技之長,方便出獄謀生,劉恴春馬上答應,並建宿舍配合。因辦得很成功,乃請張永祥編劇,李行導演了「小城故事」影片宣傳。

「小城故事」是借三義木雕所編的更生人勵志電影,「原鄉人」則是美濃作家鍾理和(1915–1960)、鍾台妹(1911–2008)夫婦的真人真實故事,除了當局支持,李行、張永祥用心,已故聯副主編林海音、作家鍾肇政更是幕後牽成者,在拍攝過程中4人密切合作,而秦漢飾演的鍾理和,病重憂鬱執著的眼神,也讓當時已7旬的鍾台妹,覺得太像生前的丈夫,不禁觸景傷情。

1979年「小城故事」拍攝時,三義火車站還是木造建築。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1979年「小城故事」拍攝時,三義火車站還是木造建築。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目前的三義火車站已改建成鋼筋水泥建築。何來美攝
目前的三義火車站已改建成鋼筋水泥建築。何來美攝

「沒有平妹,哪來鍾理和?沒有鍾理和,誰知平妹?他為她而寫,她為他而苦。」林海音(1918–2001)是頭份人,從小跟父親林煥文、屘叔林炳文在北平長大,鍾理和夫婦也住過北平,以前並不認識,當她在聯副刊了鍾理和的作品後,卻有著「他鄉遇故知」的共鳴。

鍾理和是少主,因愛上女工鍾台妹,譜出姊弟戀、且同姓,無法見容於當時保守的美濃,夫婦懷著憧憬遠走「原鄉」,沒想到卻在「原鄉」受到排擠,光復後卻失望的「歸鄉」。

「原鄉人」劇情只有1∕5談原鄉,多數場景在美濃,敘述貧病交迫中,夫婦相互扶持的悲苦人生。當林海音看完試片,淚流滿面地說,片名若改名「平妹」豈不更貼切?

「原鄉人」多數情節是貧病作家鍾理和(秦漢)與妻子鍾平妹(林鳳嬌)過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辛酸,故事淒美動人。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原鄉人」多數情節是貧病作家鍾理和(秦漢)與妻子鍾平妹(林鳳嬌)過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辛酸,故事淒美動人。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小城故事」賴金水(葛香亭)與賴阿秀(林鳳嬌)演一對以雕塑為業的父女。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小城故事」賴金水(葛香亭)與賴阿秀(林鳳嬌)演一對以雕塑為業的父女。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1960年鍾肇政推薦鍾理和小說《雨》給林海音,聯副決定刊載前,鍾理和卻在修改時喀血而死;而鍾理和的作品將近50萬字,後多數也在聯副刊出。在鍾肇政、林海音協助下出版了《雨》、《笠山農場》,建了鍾理和文學館,也拍了電影「原鄉人」。

林海音也非常照顧鍾理和患有「脊椎結核症」的長子鍾鐵民,他考上台師大夜間部國文系,校方一度以他殘疾不給他註冊,她請梁實秋、王洪鈞幫忙才核准註冊,畢業後也在旗美高中取得教得教職,他的第一篇小說《四眼與我》也刊在聯副。

這兩部電影上映至今已近半世紀,當時動員一流導演、編劇、演員、歌星,影片、音樂製作水準之高,至今仍是經典,只是以華語表達而已。如今,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重新以客語配音,將更貼進客家,也盼客委會等單位加油,也能再拍出如此經典的客家影視作品。

鍾鐵民(左二)從小得了「脊椎結核症」,也熱愛文學,他成長、求學過程非常艱辛,林海音對他照顧有加。圖為近30年前他接待張秋台(左一)校長率領的南河國小師生到美濃交流,右一是美濃畫家曾文忠。何來美攝影
鍾鐵民(左二)從小得了「脊椎結核症」,也熱愛文學,他成長、求學過程非常艱辛,林海音對他照顧有加。圖為近30年前他接待張秋台(左一)校長率領的南河國小師生到美濃交流,右一是美濃畫家曾文忠。何來美攝影
三義百吉行曾是三義最大的雕刻藝品店,也是最早的電梯大樓,現已變 變成藥妝店,見證三義已從雕刻城變成以觀光為主的國際慢城。何來美攝
三義百吉行曾是三義最大的雕刻藝品店,也是最早的電梯大樓,現已變 變成藥妝店,見證三義已從雕刻城變成以觀光為主的國際慢城。何來美攝
電影「原鄉人」將美濃作家鍾理和、鍾台妹夫婦的故事搬上銀幕,圖為1941年夫婦與長子鍾鐵民在奉天(瀋陽)合影。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電影「原鄉人」將美濃作家鍾理和、鍾台妹夫婦的故事搬上銀幕,圖為1941年夫婦與長子鍾鐵民在奉天(瀋陽)合影。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年老時的鍾台妹非常慈祥。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年老時的鍾台妹非常慈祥。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原鄉人」的電影傳海報。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原鄉人」的電影傳海報。何來美攝自美濃鍾理和文學館
「小城故事」出獄受刑人陳文雄(鍾鎮鑄)與雕刻師瘖啞女兒賴阿秀(林鳳嬌)譜出愛情。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小城故事」出獄受刑人陳文雄(鍾鎮鑄)與雕刻師瘖啞女兒賴阿秀(林鳳嬌)譜出愛情。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鍾理和(右)與鄉親坐在美濃菸樓旁談心,充滿美濃風情。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鍾理和(右)與鄉親坐在美濃菸樓旁談心,充滿美濃風情。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小城故事」賴金水(葛香亭)與賴阿秀(林鳳嬌)演一對以雕塑為業的父女。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小城故事」賴金水(葛香亭)與賴阿秀(林鳳嬌)演一對以雕塑為業的父女。何來美翻攝自「小城故事」影片
剛到滿州的鍾理和、鍾平妹夫婦對未來充滿著憧憬。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剛到滿州的鍾理和、鍾平妹夫婦對未來充滿著憧憬。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鍾理和回到美濃家鄉,熱愛寫作的他卻貧病交迫。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鍾理和回到美濃家鄉,熱愛寫作的他卻貧病交迫。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鍾理和得知所寫稿子獲得報紙刊出,與妻子、兒子難得露出愉悅的笑容。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鍾理和得知所寫稿子獲得報紙刊出,與妻子、兒子難得露出愉悅的笑容。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在原鄉舉目無親,語言、文化有別,鍾理和、鍾平妹夫婦碰到委曲、挫折,只能相互安慰扶持。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在原鄉舉目無親,語言、文化有別,鍾理和、鍾平妹夫婦碰到委曲、挫折,只能相互安慰扶持。何來美翻攝自「原鄉人」影片

新聞